2021-04-14来源:看苏州 |
小桥流水、江南风光是苏州 领先科技、经济强音亦是苏州 人间四月正芳菲, “新吴门画派”带着笔下的“双面锦绣” 走进北京,开启特展之旅。 4月13日,“百年辉煌•行走江南——新吴门美术作品走四方特展”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盛大开幕。展览共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入选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各单项展的获奖作品102件,是苏州美术界塑造苏州现当代美术家群像的一次集中展示。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随后将巡展至内蒙古、深圳、上海等地。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等中国文联机关部室和部分全国文艺家协会负责人,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周晓敏,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芳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现场领导共同为本次展览启幕。 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周晓敏在致辞中表示,江南是古人的风雅聚地,也是今人的诗意栖居。苏州承载着人们对江南最美好的记忆与想象,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当代的苏州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苏州的美术发展注入了新时代的文化活力。 作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此次展出的作品反映了苏州悠久而灿烂的江南文化,这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更体现了现代文化的蓬勃生机。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在致辞中说,现当代苏州美术家坚持深入生活,为家乡讴歌,为祖国画像。“新吴门”概念的提出,既点明了本次展览的地域风格与时代属性,更宣示了一种超越地域文化范畴“新吴门”风格面貌的呈现。 本次展览展出的这些优秀作品,既承载着“吴门画派”淳厚的传统文脉,又见证了社会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虽然其中笔墨语言各有特色、境界意蕴各有所求,但也明显呈现出一种富于江南韵味的整体性地域特色——清丽、雅逸、婉约、文秀。可以说,“新吴门画派”既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又是时代文化的体现。 “苏州美术对传统的重视不是一句空话,每幅作品都显示出传统的儒雅之气。”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在致辞中如是说,“画风虽然以传统为主,但没有因循守旧。在水墨、彩墨、油画上,都非常精到、尽兴。苏州美术传统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 他表示,这些画作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感,体现了画家对于生活的关注。这次展览,可以看出苏州有一支很雄厚的画家队伍。展览作品的整体画风温柔敦厚、丰富耐看,是一个有明确标识的画展,既有内涵又有时代气息。 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和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先后致辞。 开幕式上,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芳代表苏州向中国艺术报社赠送回眸600年、桃坞镌印、走四方特展等吴门美术作品集。 涵盖苏州四代画坛名家、新人 “新吴门画派”佳作备受北京市民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特展是继2017年“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展出后又一次深情巡礼。102件作品是“新吴门画派”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油画、版画、粉画、水彩画佳作。 五彩缤纷的色彩、行云流水的线条、神态灵动的造型,作品描绘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锦绣山河的壮美卷轴,讲述了革命年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很多北京市民早早就来到了展览馆里进行参观,对展览的作品赞叹不已。 “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传承,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苏州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中国的文脉!”北京市民何先生带着一口京片儿音对看苏州记者说道。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何先生便在北京从事字画鉴定工作,对于苏州的字画有着特殊的印象。“文人画中对生活的描绘,对市井生活的刻画都非常细腻。到了现代,苏州文人在版画和油画方面的创新也是圈内有名的。” 中国画《刘邓大军指挥所》作者:王斌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作品《刘邓大军指挥所》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这幅中国画是由太仓美协副主席王斌在2014年创作的一件革命题材作品。“当时看到指挥所时,心中非常震撼,耳旁似乎也在回响着战争年代的号声。” 回想起当时创作的过程,王斌至今仍然心潮澎湃。“怀揣着一种敬仰,想象着将自己置身在那个年代,连续七天,用线条刻画出作品的苍劲。” 王斌告诉看苏州记者,作为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书写。“我们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美好生活,离不开老一辈革命者的浴血奋战,这一切,我们不能忘怀。” “这次特展是在‘建党百年’之际向全国人民呈现的苏州大型美术作品汇报展。”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苏州政协书画室副主任陈危冰向看苏州记者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阵容从1920年代出生的世纪老人,到80后的画坛新秀,涵盖了半个多世纪四代苏州画坛名家、新人——从张辛稼、吴䍩木、谢孝思等已故名家,到张继馨、杭鸣时、孙君良等老一辈画家,从徐惠泉、王嫩、陈危冰等中坚力量,到张永、谢士强、姚永强等青年画家。 版画《水乡的女儿》作者:杨明义 “他们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唱响时代主旋律,充分展示了苏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陈危冰介绍。 中国画《大国工匠》作者:陈三石 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涂海燕介绍,苏州新吴门画派的画家们秉承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扎根吴地,续脉传统,承前启后,守正创新,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江南自然风光,人文风貌,生活风尚的精品力作,不少作品在江苏,甚至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画家们从苏州出发,以文化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让观众们通过这次国内主要城市‘行走江南’巡展来了解苏州,热爱江南文化,也是本次巡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涂海燕说。 几度春风人才济济 从“吴门画派”到“新吴门画派” 600年一脉相承守正创新 展览中,张继馨先生的代表作六条屏巨幅作品《春满太湖》,在继承“吴门画派”精髓的基础上,创立了“水乡花鸟画”的新样式,将山水画境界引入到花鸟画的创作实践中来,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题材限制,可以看作是自潘天寿、郭味蕖先生之后,对中国当代写意花鸟画创新发展贡献最大者之一。 中国画《春满太湖》作者:张继馨 杭鸣时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初创作的粉画作品《为国争光》,以当年获得世界冠军的著名击剑运动员栾菊杰为创作原型,用高超的粉画技巧描绘了年轻运动员的精神风采,从而激励年轻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成为新中国粉画艺术的代表作载入当代美术史,也奠定了杭鸣时先生作为“粉画巨子”的地位。 粉画《为国争光》作者:杭鸣时 改革开放以来,孙君良等老中青三代画家,创作了大量寄情于新江南山水的高质量作品,他们将绘画的视角瞄准了苏州园林、幽静陌巷、江南水乡和新太湖风景,表达了全新的山水画境界,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的新面貌,提升了江南笔墨的新境界,为苏州美术的当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介绍,当代苏州中国画坛,正是得益于苏州几代美术家的努力,不但与传统主体文化精神一脉相承,更将水墨的自觉和色彩的自觉融入了当今彩墨画的发展之中,构成了新的符号表达系统。 “这也标志着苏州的中国画创作从吴门画派的古典文人经验进入了‘新吴门画派’的艺术自觉性建设。”徐惠泉说。 近年来,苏州文艺界持续开展了以挖掘整理苏州著名老艺术家创作成果与研究档案为主的“晚霞工程”。 “晚霞工程”相继为著名画家、美术史家贺野,花鸟画家张继馨,粉画家杭鸣时等一批为苏州美术无私奉献的老艺术家出版全集、举办展览、建立艺术馆等,保存了苏州近现代美术家连续性探索的清晰文脉,为苏州当代美术事业的有序发展赢得了历史性的接续。 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超德介绍,回顾过往的美术发展历史,面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春潮涌动,传统苏州与现代苏州交相呼应,是一幅现时的双面绣。苏州画家坚守心中的艺术理想,用澎湃的激情描绘和讴歌这个伟大时代。 中国画《风归松树兰花》作者:蒋风白 “在‘新时代的现场’如何能够描绘时代的灿烂画卷?苏州的美术究竟应该创立一种什么样的视觉形态和新文化张力?有些问题或许一时还无法完满回答,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却一直陪伴着我们砥砺前行。”李超德表示。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徐永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张雁彬,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坚永,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涂海燕,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沈鸣,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等领导和美术家、艺术评论家出席了开幕式。 该展览由中国美协指导,中国艺术报社、江苏省美协、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联主办,苏州市美协、内蒙古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分馆、《艺术交流》杂志承办。 作品欣赏 中国画《苏园六记》作者:孙宽 木刻年画《水乡四季图》作者:张晓飞 中国画《渔港春色》作者:陈危冰 中国画《苏园寒影》作者:方向乐 版画《寻梦》作者:顾志军 油画《和谐之旅》作者:王嫩 版画《隽永的人文精神——民国先生群像》作者:马路 粉画《欣欣向荣》作者:叶蓓蓓 中国画《花垂明珠滴香露》作者:张辛稼 水彩《生态景象》作者:姜竹松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