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0来源:江苏美术家网 |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纷飞的柳絮飘过朱红的宫墙,满城的花香氤氲着运河的水汽。4月10日上午,位于北京东长安街16号的国家博物馆北3号展厅高朋满座、通达南北,共同见证《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览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欣,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徐海军,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万鸣,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著名山水画家秦剑铭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胜梅主持。 雒树刚、马欣、冯远、徐宁、杨志纯、何亚文、徐海军、徐里、吴为山、卢禹舜、刘万鸣、周京新、秦剑铭剪彩 “如果说,万里长城是莽莽神州坚强的脊梁,那么,千年运河就是泱泱中华充盈的血脉,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杨志纯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在此背景下,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抓、江苏省国画院具体组织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美术精品创作应“运”而生。我们组织艺术家创作的初衷,就是立足大运河全域,从时间、空间、人文、自然等多个维度,描绘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和沿线的新图景新风貌,把散落分布的文化瑰宝串成“珍珠项链”,绘制当代“清明上河图”,让千年运河之美跃然纸端。 千年传承,百代之功,昭昭伟业,丹青以铭。2018年10月创作工程启动以来,由秦剑铭老师领衔、大运河沿线8省(市)15位书画篆刻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在深入大运河沿线及重要节点实地考察、写生、取材的基础上,历时两年潜心创作、数易其稿,终于绘就长135米、高3米的鸿篇巨制。 “亦古亦新,亦史亦照,亦工亦写,亦文亦书。”冯远用八个“亦”字,高度概括了史诗图卷的艺术成就,“作品既有大运河古代部分的还原想象,也有现代全貌的充分展现;既表现了古人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大运河的时代价值;既囊括了历代山水画大家的风格特点,又在笔墨语言中把中国山水画特质与南方的地貌紧密结合,改变了一些惯常画山水画的套路;既有字字珠玑的序跋文字、高古清雅的诗书画文,又有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能够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远远超出了一件作品的单体价值。” 刘万鸣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史诗图卷的创作成就,他表示,“作品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传统常见形式,融入时代特征,既磅礴开合,又细致入微;既展现出意境之美,又体现了人文意识,多样中见统一。使观众在纵览大运河迷人风光的同时,全景式领略大运河历史人文的无穷魅力。” 周京新介绍了《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的创作情况,“我们的艺术家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传承弘扬新金陵画派精神,通过现场考察、收集资料和精心构思,将集体创作融为一体,用一种品味、一种格调、同一高度的艺术表现语言,让它一气呵成地串联起来。再加上多种艺术形式的‘加持’,让书法和绘画融为一体、文字和图像融为一体,真正形成了一部史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徐里、吴为山、卢禹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史诗图卷进行了精彩点评。 “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好历史文化的同时,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创新创造?”徐里热情赞扬了大运河史诗图卷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江苏的经济、社会、生态、社会文明发展程度都很高,这幅史诗图卷恰恰能够把绿色的、自然的、文明的、进步的新时代大运河完整表现出来,把运河的历史、运河的文化、运河的发展,运河的美好前景,呈现给我们的后人,体现我们新时代的新气象、新精神、新形势。” 吴为山用激情澎湃的诗意语言表示:“在中国的广阔版图上,大运河像一条国画中的线,缓缓向前,似急实缓,为大地创造了线条的内容,也创造了生命的美;在大运河所流经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成为一片绿洲和鱼米之乡,它是福水、善水,也是文化之水;今天,艺术家们用饱含深情的赞颂,让我们仿若置身于运河母亲的怀抱,体现了江苏在新时代的艺术新创造。” 卢禹舜高度关注史诗图卷创作的人民视角和人民情怀,“除了历史上开凿大运河的英雄人物外,那些开河的技术人员、劳工役夫也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画面中千千万万无名的民族工匠,也是创造辉煌历史的火车头。而整件艺术精品的诞生,正是创作团队对大运河沿线区域历史遗迹、现代风貌、人文景观等大运河相关文化表征进行细致考察与表现所形成的结果。” 一朝步入画卷,一眼观尽运河。开幕仪式后,呈现在公众眼前的这幅史诗图卷,既有历史的厚重底蕴,又有现代的青春光彩;既有标志性的水工建筑,又有代表性的风物遗存;既有静美的水乡景观,又有活化的民风习俗;既有运河的自然风景,又有沿岸的城市风情,笔墨勾勒渲染之间,让穿越沧桑的大运河,悠然流淌出新的风采、新的意象、新的神韵。 千年运河,奔向未来。《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将在结束运河巡游的航程后,由即将建成开放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藏。杨志纯再次向社会公众发出邀约:“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展览,不仅给人带来审美的感动,而且使人产生旅游的冲动,更叫人拥有跟随画中的精彩去现场体验的激动。”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135米,高3米,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通过春秋争霸、雄才大略、汴河畅通、一统天下四个历史画面,讲述大运河开凿、发展、西进、完成的2500年历史,展现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价值;下卷则通过北国瑞雪、冀鲁高秋、江淮绿野、吴越花雨四个章节,表现运河两岸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气象。该图卷由丁帆作序,杨志纯题跋,夏坚勇、叶兆言等文学名家撰写各篇章文字介绍和题记,全部文字由孙晓云书写,赵彦国治印。有史以来,以此长卷形式,展现运河的宏伟面貌,是第一次。 摄影:邵丹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