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来源: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
展览日期:2018年10月18日——11月28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5展厅(名人馆) “仕女”也称为“士女”,最早出现在朱景玄所著的《唐朝名画录》中,至宋中期被广泛应用,一般专指古代社会上层贵族妇女。随着朝代更替,越来越多普通女性成为仕女原型,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仕女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得愈加成熟。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隋唐时期繁荣兴盛,元朝时期稍显衰退,到了明清时期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又获得了长足发展,且在表现手法上亦丰富多彩,得到了较高的成就。选择仕女这一题材的画家往往将心中对“美”的认知投入到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并且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也大不相同,从而能看出特定时代下女性美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审美意向。 本次展览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与江苏省美术馆的一次联合展览,相同时代与题材的作品互为补充照映,对于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高校师生与在地观众的文化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18日——11月28日 场馆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5展厅(名人馆)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 策划团队:张安平、郑闻、刘婷、徐轩露、王硕、董梦寒、李梦媛、徐文奇、贾童、黄伟 学术支持:孟晖、吕少卿、阎安 数字媒体支持:严宝平、刘阳、熊祎建、孙宏刚、章晖 展陈支持:中国装束复原小组 讲座与活动 《钗头的四季》 主讲人:孟晖 时间:2018年10月19日(周五)下午14:00-16:00 地点:美术馆二楼公共教育区
《古画中走出来的时尚icon——中国古代仕女装束演变略论》 主讲人:中国装束复原小组 时间:2018年10月27日(周六)下午14:00-16:00 地点:美术馆二楼公共教育区
《中国古典仕女画的发展流变及审美文化》 主讲人:吕少卿 时间:2018年11月3日(周六)下午14:00-16:00 地点:美术馆二楼公共教育区
《皇上,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女人?》 主讲人:阎安 时间:2018年11月9日(周五)下午14:00-16:00 地点:美术馆二楼公共教育区 作品欣赏 《仕女四条屏》之一 潘振镛 1908 133×34cm 纸本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藏
潘振镛(1852-1921)字承伯,号雅声、冰壶琴主、讷钝老人、钝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幼承家学,山水法文徵明,书法、花卉得恽寿平遗韵。传世作品以仕女居多,取法费丹旭,淡雅洁净,肌理细腻,笔姿纤细,与吴嘉猷、沙馥时称“三绝”。 《仕女》 改簣 1873 66.3×32.8cm 绢本 江苏省美术馆藏
改簣,生卒不详,字再芗,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画家改琦之子(亦有作其孙)。继家学,工画,精鉴赏。所绘人物、仕女、花卉皆具其父风。时人称改氏一族为“改派”。 《人物书法合轴》 钱慧安、何其昌清 163.5×57.5cm 纸本扇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藏
钱慧安(1833-1911),初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樵子、双管楼主,上海宝山人,一作浙江湖州人。善人物仕女,笔意遒劲,姿度闲雅,清新明快,亦间作山水、花卉。为“豫园书画善会”首任会长,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程十发称其为“海派艺术宗师”。 《麻姑献寿图》 黄慎 1745 98×33.9cm 纸本 江苏省美术馆藏
黄慎(1687-约1772),字公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工草书,擅人物,间作山水、花鸟,为“扬州八怪”之一。初学上官周,工细,后以粗笔疾行、牵引盘结为特色。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