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来源:中国美协 |
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18年9月1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主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市新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承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本次作品展汇集了敦煌研究院、龟兹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壁画复制与修复作品,全面呈现中国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最新成果。展览中既有吴冠中、刘文西、黄永玉、范金鳌、林凡、段文杰、杜显清等老一辈名家的临摹传世名品,也有一大批中青辈艺术家复制与修复的精品力作;作品既有以“客观临摹”、“整理临摹”、“复原临摹”为基本程式的传统方法,也有运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进行“创新临摹”、“探索临摹”的有效尝试。展览以全新的视觉呈现和多效传播方式,让千年壁画走出洞窟和寺庙,走入展厅,走入大众,实现艺术服务社会的理想,激活传统壁画的文化价值和美审价值。
开幕式现场 出席论坛开幕式的有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副主任孙韬、侯黎明、郗海飞、唐鸣岳,秘书长齐喆,副秘书长王长兴,委员毛晓剑、边巴旺堆、李路葵、陈建军、陈绿寿、黄山,原委员孙浩、陈人钰,四川美院副院长、重庆市美协副主席侯宝川,四川美院副院长、重庆市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张杰,重庆市美协秘书长魏东,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张见,新加坡文化交流中心中新文化交流大使傅文林,《人民日报》记者马苏薇,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壁画基地办公室主任杨文宗、文物交流部部长文军、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刘江英,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刘移江,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马强,龟兹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叶梅,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美术研究室主任唐冲,云冈石窟研究院美术室副主任高平传,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李筱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舒舒,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刘丹,中国艺术研究院内蒙古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传统壁画研创基地创始人斯琴塔娜,安徽省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李鹏,四川美院党委组织部长胡刚、党委宣传部长贾安东、创作科研处长潘召南、教务处长王天祥以及各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幕式由黄山主持。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致辞 何家英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传统壁画中蕴藏着许多中国绘画的美学精髓和精神内涵,通过对其复制与修复研究,可以激活创新的原动力。艺术家应对中国壁画有一种责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壁画艺术是一种国际性的艺术形式,艺术界对壁画的保护有深刻的共识。他希望壁画的保护工作要坚持下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贡献。
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致辞 王颖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中国壁画保护现状堪忧,修复人员素质和水平没有系统的审美教育,对材料与造型能力的认识与掌握有所欠缺,聘请外国专家带来的西方修复理念与方法与中国本土艺术品在承载材料及绘制材料的不同而出现误解,导致所谓的修复变成了实质性的破坏。他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中国传统壁画实现真正的保护和修复,为人类历史留下珍贵遗产。
齐喆宣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贺信 齐喆宣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的贺信。贺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前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贺信期待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举办此次论坛取得丰富的学术成果,通过艺术的交流互鉴,为“一带一路”文化复兴贡献美术家的智慧和力量。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重庆市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张杰致辞 张杰在致辞中提到四川美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长期紧密合作,与从事壁画研究的友好单位在密切互动,为一流专业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取得了良好成效和成果。论坛的举办,对于四川美院壁画专业定位与建设方向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带动西部地区壁画教育教学与创作以及长江流域的文化艺术建设。最后,张杰宣布展览开幕。
重庆市美协壁画艺委会授牌仪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重庆市美协壁画艺委会的授牌仪式。魏东代表重庆市美协向重庆市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黄山授牌。
展览现场 开幕式后,第三届“一带一路-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壁画论坛在四川美院多功能厅召开。论坛由齐喆、黄山担任会议主持,王林担任学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和交流发言。
论坛现场
何家英(左)、王颖生(右) 何家英首先发言。他提到我国的传统壁画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复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壁画复制品足以让普通民众欣赏到美妙逼真的壁画艺术。以复制品代替珍贵的壁画面向民众,有效修复不可再生的壁画原作,是壁画保护工作中的有效措施。 王颖生以“中国传统壁画人才培养及国家艺术基金概况”为题做主题发言。他提到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教育的缺失,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后续人才严重匮乏。因此,高等院校的修复专业建设迫在眉睫。中央美术学院陆续建立了相关专业的保护修复工作室,并成立修复研究院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中的空白,一直在不懈努力。
程旭(左)、侯黎明(右) 程旭以“韩休墓发现与壁画的文化内涵”为题做主题发言。他表示:近年来,博物馆和公安机关、考古院探索多方联合挖掘的创新模式,不仅接收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壁画揭取、保护经验,为丰富和完善唐墓壁画藏品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休墓壁画的研究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纵横研究、比较研究,使研究的深度、广度再上一个台阶。 侯黎明以“敦煌壁画临摹的意义”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他从临摹的意义、方式以及目的三个方面对敦煌壁画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阐述。他分享了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总结并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临摹复制方法及理论,如“现状临摹”、“整理临摹”以及“复原临摹”。通过临摹,梳理古代壁画制作程式,研究总结绘制技法,从而有效地传承敦煌壁画独特的技艺体系。
张青(左)、李波(右) 席九龙(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陈展部主任张青 代)以“开创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先河的壮举——永乐宫壁画搬迁记”为题做主题发言。系统介绍了壁画搬迁、揭取、修复安装的过程,凭借自主研究探索、规划设计和操作实施,破解了千余平米壁画揭取等史无前例的技术难题。永乐宫搬迁尤其是壁画的搬迁保护是在当时国力不强、科学技术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难度极大,为其后同类文物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李波以“壁画的保护修复技术与预防性保护”为题做主题发言。他表示: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就古代壁画保护而言,对其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或干预,甚至是壁画本体的前瞻性防护措施,以提升壁画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壁画的破坏作用,是预防性保护古代壁画的关键。
论坛现场 随后,孙韬、郗海飞、唐鸣岳、马强、胡明哲、陈建军、王岩松、李天铭、叶梅、王雄飞等专家进行了交流发言,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壁画研究与保护现状、保护和修复的理念与方法、相互间的差异与特质,当代壁画创作经验交流与推动发展,传统壁画在当代壁画教学与创作中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当代壁画如何保持和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和审美特质,当代公共环境如何为高品质的壁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与保障等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孙韬(左)、郗海飞(右) 孙韬认为,建立国家级壁画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壁画的保护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修复壁画要敢于且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壁画的复制品在将来应更好的运用在对于原址的保护和公众美育教育上。 郗海飞认为,临摹的目的在于:其一,通过临摹为艺术创作吸取养分;其二,再现和传播传统壁画。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运用数字复制技术,更好地为传播传统壁画服务。
唐鸣岳(左)、马强(右) 唐鸣岳认为中国传统壁画的辉煌离不开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在传统壁画的教学与创作中,应始终贯穿这种精神,保持对壁画事业的热爱和信仰,推动壁画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马强认为文物的临摹与复制应设立一个相对统一、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规范和标准,进而推广开来,为壁画保护提供一个制约的规范。
胡明哲(左)、陈建军(右) 胡明哲认为中国古代壁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点和语言母体,也是艺术创作中必须摹写的摹本。学习传承古代壁画,坚守传统文化血脉,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前进方向。 陈建军认为壁画艺委会作为发挥积极学术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应向政府倡议建立中国壁画博物馆,实现对壁画的有效保护,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壁画艺术。
王岩松(左)、李天铭(右) 王岩松认为壁画复制应坚持“尊重历史”原则,即把握壁画的“历史原貌”、“历史残状”和“历史流变”的存在事实,以传统程式与当代技艺相结合的复制与修复手段,建立全新视觉呈现语系,更好地传承传统,传播传统。 李天铭认为本次活动对于一线文物保护工作者是极大地鼓励和鞭策,她希望壁画艺委会搭建更多的交流与学习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叶梅(左)、王雄飞(右) 叶梅认为中国壁画的保护工作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努力,由原来看守式保护、抢救性保护努力向预防性保护发展。今后要做好数字化保护,包括现状临摹以及一系列的创作性临摹、艺术创作等。 王雄飞认为中国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离不开对特定材料的熟悉与掌握,只有对材料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壁画的复制与修复。
论坛学术主持王林(上);论坛会议主持齐喆(下左)、黄山(下右) 学术主持王林做论坛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以开阔的艺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流的专业水准,为业界树立了学术标杆。5位专家的主题发言以及11位专家的交流发言,紧扣主题,切中时弊,既充满思想的锐势,又富于人文的关怀。其关于“建立中国壁画博物馆”、“在绘画专业开设中国传统壁画课程”、“制定科学严格的修复标准”、“成立更多专业的修复学院”、“重视壁画理论研究”的提议,为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案与可能。论坛达成了“扎根中国大地、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的共识,为壁画艺术传承民族文脉,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学术根基。 会议主持齐喆表示,数字复制技术产生了惊人的变化,让古今中外历史产生了折叠的可能。在传统手工临摹复制的范畴里,很难回避现代材料的参与和介入。作为跨越美术界和文保界高端的艺术论坛,在这一点的论述和对未来的展望稍有不足。在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领域中,高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希望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做成一个品牌项目,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议主持黄山在总结中表示,论坛暨作品展聚焦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主题,将理论研究与作品展览融为一体,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相互应证中探索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 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有三点。其—,通过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吸收传统精华,为当代壁画创作提供滋养;其二,以全新的视觉呈现和多效传播方式,让壁画走进大众,实现艺术服务社会的理想,从而重新审视和体现传统壁画的价值;其三,交流最新成果与经验,搭建研究机构与艺术院校交流和学习平台,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壁画艺术大繁荣大发展。
论坛嘉宾合影
供稿: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 编辑/审校:艺委会工作处 责任编辑:王洁 |